央视曝光假冒深海鱼油 保健品行业造假乱象揭秘!央视近期曝光多起假冒深海鱼油案件,揭露了保健品行业存在的系统性造假和虚假宣传问题。某直播平台商家“白云好心情生物企业店”销售的“金装升级版深海鱼油”声称含有高纯度EPA(85%)和DHA(10%),但权威检测显示产品中未检出这两种核心成分,实际使用的是普通植物油。该产品标注的执行标准为《糖果食品安全国家标准》(GB 17399),与鱼油无关。生产企业安徽古素源制药有限公司冒用广药集团旗下品牌背书,涉嫌虚假宣传。
部分商家通过“国内生产-港澳转口-保税仓发货”模式,将国产廉价鱼油包装成进口商品,伪造报关单、品牌授权书等文件。例如,标称“美国进口”的“LAXIN”纳豆激酶胶囊等产品在海外查无信息。直播间主播宣称鱼油可“降血脂、软化血管、预防老年痴呆”,甚至虚构“十年一遇促销”诱导消费。
国内鱼油行业仅有农业部的推荐性标准,未对EPA、DHA含量作出强制规范。部分企业标注糖果或普通食品标准逃避监管,虚构Omega-3纯度高达95%。直播间通过雇托演戏、伪造质检报告、虚构原产地等手段吸引中老年消费者。例如,某宣称“秘鲁进口鱼油”的国产产品,在商品详情页篡改发货地以规避负面舆论。
低纯度鱼油需大量服用才能达到保健效果,可能导致过量摄入非功效脂肪,增加肥胖、慢性病风险。假冒产品还可能含有重金属残留或非法添加剂。
消费者应优先选择带“蓝帽子”保健食品标识的产品,这些产品需通过国家审批并符合《GB 28404-2012》检测标准。优质鱼油Omega-3纯度应≥85%,低温下流动性好(低纯度或掺假产品易凝固)。正规产品会标注原料来源(如秘鲁鳀鱼、挪威三文鱼),并提供IFOS五星认证或重金属检测报告。若购买到假冒鱼油,消费者可依据《消费者权益保护法》主张“退一赔三”,赔偿金额不足500元按500元计算。
建议制定鱼油类保健食品的强制性国家标准,明确EPA/DHA含量标注要求。电商平台需对跨境商品资质闭环验证,严打“僵尸店铺”改头换面行为。对虚假宣传、制假售假企业实施高额惩罚性赔偿,并纳入信用黑名单。此次事件反映出保健品行业从生产到销售的多环节失守,消费者需提高警惕,监管部门及平台应协同建立长效治理机制。